02
青鸟
传说青鸟是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,它昂首挺胸、鼓翅举尾,与朱雀、玄武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禽神兽共舞于佛窟之内。
青鸟一身兼数职,但后人似乎只对其信使的身份最感兴趣,且认为“三青鸟”皆为信使。如刘向《楚辞·九叹》曰:“三鸟飞以自南兮,览其志而欲北。愿寄言于三鸟兮,去飘疾而不可得。”陶渊明的《读山海经十三首》,其中一首吟道:“翩翩三青鸟,毛色奇可怜。朝为王母使,暮归三危山。我欲因此鸟,具向王母言。在世无所须,唯酒与长年。”南唐李煜《残句》曰:“青鸟不传云外信,丁香空结雨中愁。”
因西王母被后世奉为神仙,诗歌中青鸟为信使的典故,常用于游仙及赠答道徒。如孟浩然的“忽逢青鸟使,邀入赤松家”;骆宾王的“双童绰约时游陟,三鸟联翩报消息”等。
而古诗中的青鸟意象,更多的是用于表达相思之情。如李商隐的“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”;李白的“愿因三青鸟,更报长相思”;李峤的“传书青鸟迎鸾凤,巫岭荆台数通梦”等等。
03
翼马
莫高窟第249窟(西魏)北披顶的翼马,肩生双翼,在虚空中与仙人、羽人一起飞行,姿态洒脱。
04
守宝龙
守宝龙,绘于唐朝,位于榆林窟第25窟。
榆林窟第25窟描绘的是弥勒经变的场景,哲理性地表现人生无常。壁画中,左右对称的守宝神龙守护着库藏珍宝。守宝神龙坐于彩云之上,造型阳刚,寓意着守护和赐福。在敦煌壁画中,飞舞的龙比较常见,而这种静态的坐龙则比较少见。
05
美学拓展
最美敦煌飞天欣赏
谈及敦煌,不得不提飞天。可以说,飞天,便是敦煌之美的化身,。
敦煌壁画中的飞天,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,从十六国开始,历经十个朝代,历时千余年,直到元代末期。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,几乎窟窟有飞天。
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由于朝代的更替,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变化,姿态意境、风格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。如敦煌飞天的鼎盛时期,即整个唐代,敦煌飞天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,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。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敦煌飞天仙女诗:“素手把芙蓉,虚步蹑太空。霓裳曳广带,飘浮升天行”。
▲敦煌飞天
▲飞天群(隋 莫高窟305窟 窟顶东坡)
▲天宫伎乐飞天(隋 莫高窟390窟 南壁)
▲献花伎乐飞天(隋 莫高窟420窟 西壁龛内)
▲反弹箜篌飞天(隋 莫高窟276窟 窟顶北坡)
▲隋代飞天(隋 莫高窟401窟 北壁龛顶)
▲双飞天(初唐 莫高窟321窟 西壁龛顶)
▲散花飞天(初唐 莫高窟322窟 西壁龛顶)
▲观无量寿经变中的飞天(盛唐 莫高窟 217窟 北壁)
▲散花飞天(盛唐 莫高窟320窟 南壁)
▲献花飞天(盛唐 莫高窟39窟 西壁龛内)
▲散花飞天(中唐 榆林窟25窟 北壁)
▲伎乐飞天(晚唐 莫高窟161窟 窟顶南坡)
▲散花飞天(五代 莫高窟468窟 西壁)
▲散花飞天(五代 莫高窟61窟 背屏)
▲捧珠飞天(宋 莫高窟76窟 北壁)
▲佛宝盖飞天(宋 榆林窟26窟 北壁)
▲伎乐飞天(西夏 榆林窟10窟 窟顶西坡)
▲伎乐飞天(西夏 榆林窟10窟 窟顶西坡)
▲献花伎乐飞天(西夏 莫高窟327窟 窟顶南坡)
▲簪花飞天(元 莫高窟3窟 南壁)
▲金发飞天(元 莫高窟3窟 北壁)
戳下文,再读一篇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