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白鹿原》中的滋水县是现实中的哪个县?
倦鸟依林
2020-07-06
| 转藏
大
中
小
展开全文
今晚,中央电视台8频道将播出根据陈忠实先生长篇小说《白鹿原》改编之电视连续剧《白鹿原》第76集及第77集,随着帷幕落下广大观众意犹未尽,浮想联翩,回味无穷。
77集电视连续剧《白鹿原》由刘进执导,张嘉译、何冰、秦海璐、刘佩琦、李洪涛、戈治均、雷佳音、翟天临、李沁、姬他、邓伦、王骁、孙铱等领衔主演。随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转换,多位名角大腕出神入化的成功演技,致使该剧从剧本编审、历史背景、故事情节、服饰置景、台词对白等与郭宝昌的《大宅门》齐眉并肩堪称永垂青史之不朽佳作。
该剧以陈忠实先生描写的陕西关中平原上滋水县有“仁义村”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,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恩怨纷争的故事,浓缩了中国近代史上血与火的纷争。
有许多朋友询问电视剧中的滋水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哪个县?其实陈忠实先生在长篇小说《白鹿原》中虚构了一个“滋水县”和“白鹿村”,而现实中的白鹿原的行政管辖分属现而今西安市的灞桥区与蓝田县,因此不能生搬硬套是那个区或县城,且偌大的白鹿原也不仅仅只有一个村庄。
其实沉迷于联想之中的读者与观众,才是最忠实的读者与观众。读过原著的朋友可能都清楚,陈忠实先生在小说
《白鹿原》中所描写与叙述的故事情节大都的发生地是在陕西,具体的地点即在西安城附近的滋水县。其所谓虚构之滋水县,即所指的便是蓝田县(西安市区东南方向,距西安市区大约不到一个小时的高速车程)。
蓝田在历史上颇有名气,韩愈“雪拥蓝关马不前”中的蓝关,李商隐的“蓝田日暖玉生烟”,以及王维所居住的辋川都指这里,所以蓝田也算是史上有名。蓝田县境内有一条发源于灞源乡的著名的河流,原名滋水,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,改名为灞河。与浐河汇合,流入渭河,全长109公里,绕西安之东,是东西交通必经之地。浐河、灞河均为古“八水绕长安”之一。
蓝田县,周安王二十三年,秦献公六年(公元前379年)置县。县以山名。县东南30里有蓝田山,以山产美玉得名。据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山出美玉。《周礼》注曰:“'玉之美者曰球,其次曰蓝’。盖以县出美玉,故名蓝田”。
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省蓝田县入霸城县,太和十一年(487年)复置,属京兆郡。北周孝闵帝元年(557年)升蓝田为郡,并于今马楼西和县西白鹿原上置玉山、白鹿二县,建德二年(573年)废二县并降蓝田郡为县,移县治于峣柳城(即今蓝关镇)。
唐武德二年(619年)复置白鹿县,次年更名宁民县,同时复置玉山县,治今玉山镇;贞观三年(629年)省宁民、玉山二县入蓝田县,属京兆府。明、清属西安府。1913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渭南分区。1950年属渭南专区。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属西安市。1961年属渭南专区。1969年属渭南地区。1983年重属西安市。
另外,蓝田县还是人文中的伏羲和女娲的母亲,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华胥的故里。其位于秦岭北麓,关中平原东南部,东南以秦岭为界,与商洛市洛南县、商州区、柞水县相接;西以库峪河为界,与长安区、灞桥区毗邻;北以骊山为界,与临潼区、渭南市临渭区、华州区接壤。1964年在蓝田县的公王岭,科学家发现了距今115万年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。这一震惊中外的发现,被喻为20世纪60年代国际考古界的重大发现,伴随着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2000多件动物化石和公王岭上保存完好的第四纪黄土剖面,都为研究从早期猿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演变过程,提供了良好的平台。
陈忠实先生将《白鹿原》中的人和事描写在以古滋水的历史为缘由,将蓝田县巧妙地称为滋水县,使作品更加具有更纯更实的一面。
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、诱导购买等信息,谨防诈骗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一键举报。
转藏
分享
QQ空间
QQ好友
新浪微博
微信
献花(0)
+1
来自:
倦鸟依林
>
《文艺作品品评》
举报/认领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