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科普:光速不可超越?错,四种现象远超光速!

深度科普:光速不可超越?错,四种现象远超光速!

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显示,距离地球 145 亿光年外的星系,正以超光速的速度远离我们。这一现象源于宇宙时空本身的膨胀,就像膨胀的气球表面上的点彼此远离,这种 “空间膨胀” 不涉及物质的运动,因此不违反相对论。暗能量的发现进一步揭示,宇宙膨胀正以加速状态进行,这一发现成为 21 世纪物理学最重大的谜题之一。

虫洞理论作为广义相对论的数学解,描绘了连接宇宙不同时空的捷径。其概念最早由爱因斯坦与罗森在 1935 年提出,被形象地称为 “爱因斯坦 - 罗森桥”。

科幻电影《星际穿越》中,宇航员通过土星附近的虫洞抵达遥远星系的情节,让这一理论广为人知。虽然目前尚未观测到虫洞的存在,但科学家通过数值模拟发现,在极端条件下,如黑洞附近的强引力场,虫洞可能短暂形成。不过,维持虫洞稳定所需的 “奇异物质”,其性质与已知物质截然不同,需要具有负质量和负压的特性,这仍是理论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。

曲速引擎的构想同样基于时空的可塑性。

1994 年,墨西哥物理学家米格尔・阿尔库贝利提出的阿尔库贝利度规,描述了一种通过压缩飞船前方时空、拉伸后方时空形成 “曲率泡” 的推进方式。

在这个曲率泡中,飞船相对静止,而时空的形变推动其超光速前进,就像冲浪者借助海浪的力量前行。尽管目前实验仅能在微观尺度上实现时空曲率的微小改变,但 NASA 的 “曲速计划” 已开始探索利用卡西米尔效应产生负能量的可能性,为未来星际航行带来希望。

量子纠缠现象则展现了微观世界的神奇。

1935 年,爱因斯坦与波多尔斯基、罗森提出 EPR 佯谬,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,其中描述的 “鬼魅般的超距作用” 引发了学界长达数十年的争论。直至 1982 年,阿斯派克特实验首次证实量子纠缠的存在,两个纠缠粒子无论相距多远,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,另一个粒子会瞬间发生相应改变。

然而,这种 “超距关联” 无法传递信息,因为观测行为会导致量子态坍缩,使得信息传递仍受限于光速。如今,量子纠缠已成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,中国 “墨子号” 量子卫星实现的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,正是这一理论的应用典范。

人类若想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,必须突破对时空本质的认知局限。弦理论、圈量子引力理论等前沿理论试图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统一,为操控时空提供新的可能。虽然目前虫洞和曲速引擎仍处于理论构想阶段,但正如引力波从预言到证实历经百年,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。

也许在不远的未来,当科技发展到足以驾驭时空的奥秘时,超光速飞行将不再是科幻想象,而是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新起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数据

dnf基础精通是什么
足球365网站网址

dnf基础精通是什么

⌛ 07-05 👁️ 8173
王雅萱名字打分
365bet知乎

王雅萱名字打分

⌛ 07-01 👁️ 2392